教育是一件復雜,難以一刀切的事情。不然孔夫子怎么說要“因材施教”呢?但是,在各個時代紛繁復雜的教育理念中,我們還是可以總結(jié)出一些教育理念和方式是切切不可取的。
粗暴的打罵式教育方法。
有的父母脾氣暴躁,動輒對子女進行打罵,有的父母奉行“棍棒底下出孝子”的原則,在子女出錯時,不分青紅皂白就是一頓痛打或者痛罵,這不僅容易對孩子的身體造成傷害,而且由于沒有對孩子講明道理,孩子被打了之后,還懵懵懂懂的,不知道為什么,完全起不到教育作用。長此以往,會養(yǎng)成孩子膽小、自卑的性格。
賄賂式教育方法。
有的父母,為了在外人面前維護面子,或者為了讓孩子能夠按自己的要求完成一件事情,就對孩子說,爸爸媽媽給你買某某東西,你去做個什么事情。這種方式教育出來的孩子缺乏積極主動的精神,長此以往,會形成要挾父母的壞習慣。
刻意貶低孩子的教育方法。
有的父母因著傳統(tǒng)觀念,認為多多批評孩子,指出孩子的不足,會激勵孩子奮發(fā)圖強,更進一步。有的父母為了所謂的謙虛,當別人贊揚自己的孩子的時候,刻意地貶低自己的孩子,認為這樣的行為方式也會教導孩子變得謙虛。其實,這種刻意貶低孩子的做法是一種對孩子的不公義,同時也包含著說謊的成分在里面。長此以往,會使孩子變得自卑、懦弱,并且有著糟糕的自我定位。我們要憑愛心說誠實話,孩子確實做得好,就給予承認,做的不好的地方,也不要隱瞞,這才是一種公義的做法,對孩子的成長是有利的。
攀比式教育方法。
有的父母喜歡把自家孩子和別人的孩子進行比較,常常對孩子說,你看誰誰誰做的多么好,你做的怎么這個樣子,云云。這些父母或者是真的對孩子的表現(xiàn)不滿意,不愿意完全地接納自己的孩子,或者是想以此來激勵孩子的斗志,讓他向做的好的孩子學習。殊不知,這種方法會令孩子產(chǎn)生自卑感、不被接納感的同時,還會令孩子在情緒上對父母產(chǎn)生厭惡感,極大地傷害了親子關系。孩子會對父母是否真的愛自己產(chǎn)生質(zhì)疑,并且埋下怨恨的種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