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商隱唯美唐詩《柳》怎么賞析?全詩講述了怎樣的古詩?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?《柳》是李商隱的晚年之作,借柳自傷詠懷,表達了自己遲暮之年,韶華不再,隱懷抱負空頭的哀傷之情。在賞析這首詩上,我覺得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開展:
首先從詩的整體內容來分析。
從整首詩所描述的內容來看,詩里所描寫的是秋日之柳,句句帶景,卻處處顯情;句句詠物,卻處處寄人。前兩句寫春日的柳樹追逐著春風,春陽艷麗百花錦簇,人們在樂游原中極盡游玩,春柳像筵席上翩翩起舞紅袖翻騰的舞者一樣,隨風搖曳,一派婀娜多姿的春盛優(yōu)美景象。后兩句寫秋日的柳樹的清涼蕭瑟,夕陽斜照的疏漏,秋蟬凄涼的嘶鳴,一片哀傷落寞的景致。
其次從表現(xiàn)手法上來對全詩進行分析。
對比手法。這首詩本來是寫秋時候的柳,起筆卻是先對春日時候柳樹的繁盛景致進行一番渲染,然后轉筆寫秋日之柳的蕭瑟敗落的凄慘之境,如此鮮明的對比,給人視覺上一個強烈的反差,在感情上一種今非昔比的落差感,聯(lián)想到詩人垂暮之年的境況和一生經(jīng)歷坎坷以及空負大志的遭遇,一種悲涼情懷油然而生。
擬人手法。本詩中運用了大量的擬人手法。起首的“逐”字將春柳擬人化,表現(xiàn)了春日柳樹的著實可愛,讓讀者可以從中讀到春風吹動柳條搖曳多姿的動態(tài)美,再與筵席上的舞袖相喻,讓人覺得生動活潑,表現(xiàn)了春日柳樹的勃勃生機和繁華。較后的兩個“帶”字,將柳樹擬人化,讓人在讀詩的時候有一種責怪秋日柳樹的心態(tài):你怎么能夠又帶著夕陽,又帶著秋蟬呢?夕陽、秋蟬本在詩中就是秋意黯然的表現(xiàn),再加上秋柳的稀疏,更是增添了一種凄涼的感覺,在抒情上增強了內心的悲傷之感。
較后從藝術表現(xiàn)上來分析。
首先,可以看出本詩通篇在描述柳樹,卻一個柳字都沒有,但是從頭到尾都能感覺到柳樹的存在,這種豐富的想象力和對字句的凝煉力,讓讀者十分佩服。與詩人寓情于詩,托物詠志的思想不謀而合一脈相承,更能理解詩人的一番情懷。其次,暗用柳的形象來凸現(xiàn)詩人暗藏的情懷,就是用柳樹來做表達自己傷情的線索。柳樹自古就有留的通喻典故,留而難留。表達了對青春韶華的留戀和回憶,以此來反襯現(xiàn)在的悲慘境遇。